2019-11-16
00

世界上真得有龙吗?

大部分人会回答没有。科学家告诉你,中国传说的龙,是古代的某种鳄鱼或大蛇。文化学家告诉你,龙是古代先民的图腾信仰,由几种动物的不同部分拼装而成。总之,龙是古人想象出来的,现实并不存在的动物。

可仔细想想,几千年前的中华先祖们以某种完全不象龙的动物为蓝本,集体想像加工出龙的模样,然后延续至今,这个概率能用多大?

因此也肯定有人相信龙确有其物。

最近读完一本书,《龙,一种未明动物》,作者马小星就是一位坠龙事件调查者。作者从海量的历史文献检索出可信的坠龙记载,又实地调研走访近代坠龙事件的目击者和相关者,本着科学精神研究龙这种神秘学生物,所做工作令人尊敬和惊喜。这部书虽没有提出直接生物学证据证明龙的存在,但所列资料可从侧面阐释,龙很可能是一种稀有动物。

书中作者从东北地区「龙棚」传说切题,提出传说中的龙,是否有生物学依据。要论证此观点,直接寻找生物证据,比如龙的遗体或真实影像,肯定可遇而不可求。作者从侧面找出论据反证,一方面排除龙是纯粹想象的产物,一方面论证龙并不是其他已知动物,如鳄鱼、蟒蛇、蜥蜴等。

作者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典籍中遴选出古人见龙的记载,所涉猎典籍包括正史、方志、古人笔记、著述等,所做工作体量巨大。在以苛刻的态度排除误认、讹传、冒用等因素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文献记载表明,古代历史上曾发生多次众人围观坠龙的事件。如果龙只是一种想象中的动物,那就不存在围观一说。进一步分析,如果非要解释成国外一些神秘事件的原因,即人群的集体臆想,那中华大地上下几千年,从东北到新疆,不同年代不同地方的老百姓集体竟能臆想看到同一种样貌的动物,这种事情的概率比把鳄鱼当成龙可能更低。

除了古代典籍的记载,针对《中外文摘》1989 年刊登的文章,《我所看到的黑龙》一文所记录的黑龙江陈家围子 1944 年坠龙目击事件,作者和其朋友,几年间进行了多次实地走访调查。目击事件的阐述者任殿元幼时跟随父亲打鱼,在一个叫陈家围子的地方,亲眼见过一条黑龙卧在江边,当地百姓自发组织给龙搭棚浇水。此事件发生在近代,目击者众多,任殿元老先生虽年老,但思维清晰口齿清楚,因此所述见龙事件可信度很高。作者及其朋友,在实地寻找事件目击者及其亲属过程中,发现东北地区在近代可能发生过不只一次坠龙目击事件。不同事件相关者对所见龙的样貌描述基本一致,与传统画中的龙也相似,这就更增加了龙确有其物的可能性。而这些见龙事件中最有知名度的,无疑「营口坠龙」。

「营口坠龙」事件,当年中央十套《走进科学》和《探索发现》栏目都做过专题节目,网上也有很多解释。结论基本都认为众人所看到的不是龙骨,而是鲸鱼骨架。照片里的龙角,不过是鲸鱼肋骨插在头骨空隙中。其实这个结论也不见得多靠谱,毕竟龙骨实物早就遗散不见,只是想当然的推测而已。本书新版附录中记载了对「营口坠龙」的分析,个人认为,相近年代东北出现过几次见龙事件,有记录营口龙骨发现地在事件前几日传出奇怪的动物叫声,但考虑与其他目击事件不同,营口发现的是龙骨而不是活龙,不排除穿凿附会,所以这事的可信度也就 60%吧。

除了想象中的动物,另一种关于龙的解释是,古人将其他动物称为「龙」。其实当作者从典籍中遴选出可信的见龙记载后,这种解释也站不住脚。首先各种见龙记载中,对龙的样貌和习性描述基本一致,书中总结如下。

  • 身长如蛇
  • 腹下长有四爪
  • 脖子如马脖
  • 头方如牛,有角
  • 嘴扁如鲶鱼,口部有须
  • 喜水,坠落和飞升均可能伴随云雨雾
  • 身体表面覆盖鱼类鳞片,非爬行类的角质鳞,鳞片能够开阖,甚至夹死苍蝇
  • 散发出浓烈的腥臭味
  • 性格温顺,对人无攻击性

其次,古人关于蛇、蛟、鳄鱼也有清晰的认识,古籍中对这几种动物的描绘是明显区分开的。对蛇、鳄鱼,现代人自然也能分清与龙的区别,而蛟这个称谓只存于古代。古人龙蛟并称,作者从文法习惯考证,龙和蛟应该指代两种生物,如古人常说狼狈为奸,狼和狈就指两种动物。而且古文记载蛟的形象习性与龙不同,有蛟吃人,龙不伤人一说,其捕猎方式,更像一种大型水生蟒蛇。

在排除龙是某种已知生物后,作者提出一个可能性,龙属于一种原始两栖动物孑遗种 。龙身上有鱼鳞,离不开水,部分古籍描述其脸颊似鱼鳃,可龙明显不是鱼类。对比现今两栖类动物体表湿润光滑,龙身上的鳞片意味着其可能属于鱼类向现代两栖类进化之间的某一阶段产物。鱼类开始进化为两栖类,大约在三四亿年前的泥盆纪。如果龙是某种原始的两栖类动物,远古时代可能数量众多,经过几亿年的地球环境变化,必定无法像现代两栖类那样具有普遍适应力,维持一个人人皆知的种群数量。但是龙又没有完全灭绝,在某种特殊环境中生存了下来,比如深潭、水井、底下河,成为像大熊猫一样的稀有孑遗物种。再加之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孑遗物种对环境的敏感性,导致古人会比今人更有机会见龙。

不管这种推测是否合理,看完本书,更加倾向于龙确有其物,不过稀有罕见,未被现代人所认知。本书虽可归为研究神秘学事物之流,但作者秉着严谨的考证态度,细致研究古籍记载,结合实地走访考察,尽力搜寻可靠的证据来论述「龙是一种未明生物」的观点,完全不同于猎奇类书籍将传说和推测作为证据制造噱头的手法。因此作为神秘学爱好者,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作者虽未揭开真相,却带领众人离龙的真面目更近了一步。

本文作者:tsingk

本文链接: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BY-NC-SA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