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5
日记本
00

已经到写不出来很随意东西的地步了。总结这东西,好几年都没写了,浑浑噩噩就这么过来了,古人云日必三省,好在目前大体状况也不是很蹉跎,否则要后悔没有“年必一省”了。

于是就像上面说的,其实写到这我已经不知道改写啥了,总结这东西,一想便会觉得要写成流水帐了,某年某月某事云云一次列开,多者附加上心情感慨三两言,写出来就如干巴巴的实验论文。作文没准已经回到了初中水平,很容易就达到形不散意散的境界,逻辑有,意境无,左脑在牢牢控制着思考,都特么科研惹得祸。

有时候会去想为啥当初要考研。答案是找不到好工作,可实际点就发现其实是懒,懒的去找工作,懒得去工作,懒得去处理那些当学生不用面对的事情。然后是很想离开西大,离开西安,好笑的是现在的想法与这完全相反。再有理由可能就是想换个专业,但实际上化学化工是一条贼船。再再有理由那就是宿舍哥们都要重考。之后四个人,南区南门外康杜村,筒子楼,四个半月,不算苦但很折磨神经消磨心气的考研复习。哥们几个再见面,聊聊当初会觉得特么二。

这种二一直持续到去北京上课。11年考完研,东西能扔的扔了,想留的寄回家。考完第二天就去找班长聚,当晚网吧包夜,最后一次宿舍集体dota,然后三天内哥几个各奔东西,再见面是一年半之后。回家后等成绩,隔几天就间歇式焦虑,大概考了什么状况自己能预感。最终青岛青海差了一个字,老爹说这就是命,上吧。复试时拉肚子,这充分说明心理接受但身体不认命啊,可就这样复试还是通过了。回家之后就开始考驾照,结果又不幸的遇上了驾照考试改革,上千人挤压在前面等考试,结果现在还没拿到驾照。为毛自从上学国家的各种教育经济改革都让我给遇上了,世界变化太快,我还没有确定就必须开始改变。

一年后重新走进校园,重新开始有条理的作息,重新坐到教室强迫自己听课,重新试着认真的去完成作业,重新体会学生生活。大学里没有做过的开始想再做过,没有玩过的开始玩,想学的可以找到充分的资源,想着这才是自由。不再和以前一样的生活态度,仔细地看看这个世界,这是考完研后最大的冲动。当时买了本书,叫《背包十年》,以至于每天只有想象着书中描绘的旅程,想着还有很多美好的灿烂的蓝天白云的无与伦比的地方等我去看看,才能继续坚持复习。现在觉得好笑,理智的想想作者的方式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复制的,只是不要拒绝对外界的真实感受,不要丢掉自己的方式,正面的和负面的感受和经历,都能让自己拥有着更多。科苑一年,见识到了很多,经常恍然大悟,对自己说,原来还可以这样,那我应该怎样,原来能做成这样,我能吗。感受,思考,存在,不去想未来,活在当下才有乐趣。

关于城市。每个城市都有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一面。布局,建筑风格,地域特征,民族风情,这些是给外来人看的。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宣传之外的民俗民风,被遗忘的城市角落,坊间传说,礼仪讲究,这些是看不见的。最想看的还是西安。记忆中大学四年去过的西安地方还没有研一一年浪过的北京面积大。去年十一从西宁回家,出了西安火车站我对同行哥们说,我回来了,也许是离家很近,或者成年后的最年轻的头四年半都花在了这里,看什么都很熟悉的亲切感那么的强烈。每到一个地方,第一个感官体验就是方言。西安话依然说不对味,说不来那么铿锵有力,不过对外省人可以忽悠下。在如此西北的地方,我喜欢自称南方人,大概地理原因,陕西话,四川话,湖南话听着就很亲切,觉得是自己人,可惜的是一个我都没学说顺溜。大学毕业两年半,去过一些地方,想留下的只有两三个,我很随遇而安,但归属感却不那么容易产生。能让人产生归属感的应该是人吧,人可以让一座城市对一个人产生非凡的意义,使之迷恋归属,对人的感觉回忆羁绊纠结等等各种凝聚成对这座城的心念,于是人变了,城不会变,人走了,城还在。

人总是会变,没有谁会不变。某时某地,遇到曾经的某个人,也许已物是人非,可仍会或者心跳加速,或者思绪万千。记忆做崇,宁可期望过去重现,也不愿面对现实。如此一厢情愿,可深知时间如流水,抓不住,失去的不能再放心里了,装不下会被困死。于是很多人萍水相逢,如若有缘,他日再聚,如若无缘,有意者大可相望于江湖,无意者那就相忘于江湖了。故人重聚,今朝有酒今朝醉。可大部分时间我们所面对的并非故人,当今人变故人,对人的一些东西会被沉淀成型放进脑中,其他所有细微末节会被忘记。当故人远去无缘再见,留下的只有回忆,回忆再美好,可人已不再,甚至有些回忆并不美好。太过在乎,太过思念,皆是消磨自己,不如随性而为,该放的放,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一百后没有你也没有我,无缘何必强求,若有缘,有生之年,必定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到时再叙爱恨情仇。

到此为止已经不像是总结了,我在向自己描述我现在是谁。好像身体内有两个我,一个有时候十分的善良有时候又有超级邪恶的思想,另一个我则负责对其监视和控制,总体表现是不会很坏也好不到哪去。但面对感兴趣的新鲜事物,这两者就能立马无缝合体唯一,维持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分裂。我有拖延症,总是无法认真去干一件事情。想用一个思想去统一内在,但现在依然迷茫。不断接触新的领域,可大部分由此产生的感想总会很快遗忘。两年前因为实在无聊,偶然看到网友讨论ubuntu,索性在电脑上装了个,本是只想玩玩华丽的界面,却看到了一个从未认真了解过的自由软件世界。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这兄弟辛辛苦苦写出这么多代码,直接开放给大家免费使用,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共产主义节操啊。事实上大部分自由软件的质量都无法和同类商业软件相比,但每个人都能参与完善共享合作因你而存在的思想真的让人热血沸腾,所以现在电脑上选择软件的思路一直是按照自由-免费-国产-盗版的先后顺序。另一个让我看到世界有多大的是那些敢于在路上的人。虽然在这个旅行书籍泛滥的时代,将旅行视作实现梦想是如此的肤浅娇柔不靠谱,但总有一些人敢于放下说走就走,他们真正爱这个世界,他们愿意亲身去了解这个世界,他们体验着人生的无限可能性,他们是the king of the world。我也想,却还不能,可我能改变。旅行只是一种发现自我与世界关系的方式,所谓声未动心已远,若心不动,什么都没意思。于是遇到的人,我都愿意从他们身上去窥探着广阔的天地。

总会遇到很多人,形形色色,男男女女,有故事的没故事的,都是故事里的。想到一部电影,《巴黎我爱你》,毫无相关的人的几段故事拼凑出一座城市的风景,而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不也是这样的。你爱与不爱,它都在那里,等着你的眼睛。只是,眼睛会间歇式近视。看得多了,只要不四大皆空,就有期望,期望会带来美好的感觉,让人执着于期望。期望P的一手好图,写的一首好文,期望烟雨迷蒙的江南,期望万水千山原来你也在这里,期望发的出好文章,期望一切美好的,期望我的贪心不会让一切期望都化为乌有。可未发生的总有变数,想要的得不到也很正常,怀抱期望,却不强求,这才是正常状态吧。

貌似脚步总是很慢,别人已经走了很远,我还在走走停停,边走边看。想要缩短距离,可以在相遇时拥有足够的心智去面对对方,可我还是我,改变习惯很容易,改变自己有点难。在有些人面前装不住,会被瞬间打回原形。好在走走停停,依然在向前,虽然只看外部条件不是那么回事,有些感悟只有自己知道,有些变化只有以前的人才能看出来。哥们说毕业那年我的主题就是“放弃”两字,虽不甘心承认却也有道理,那时我只是在选择我想要的,而现在多少锻炼出来了看淡放下不在乎的本事,有些人和事,就真的曾经如此以后不再了。

感慨已经只是几秒钟就能完成的事了。好像总有很多事要做,实验,总结,文章,资料,吃饭,睡觉,可时间拦不住。书读的太少,想得太多,杨绛的话太有道理了。所以新的一年,多读书,多看文献,多总结,多反思,争取不懒不二不三俗,好好睡觉,天天靠谱。

本文作者:tsingk

本文链接: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BY-NC-SA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